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留学培训 >  法国留学新政策

法国留学新政策

来源:admin

2024-03-29 09:08:11|已浏览:111次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总统马克龙2023年4月访华期间,在访问中山大学时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法学习交流。中法两国有着悠久的交流传统,法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留学目的国。近年来,法国的商科、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2023年,在法国约40万名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近2.8万,是法国第三大留学生群体。

2024年,留学法国的优势有哪些?留学法国的政策和花费是怎样的?法国对留学生有哪些扶助举措?是否鼓励留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就业?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高等教育署相关工作人员。

法国科研实力提升留学吸引力

留学法国的优势有哪些?

据统计,2010年以来,法国获得了11项诺贝尔奖以及3项菲尔兹数学奖。法国每年投入近480亿欧元用于科研,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4%。法国的大型科研机构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等均位于大学内部。

法国拥有72所综合性公立大学,300余所工科、商科和其他专业型高等院校,遍布法国各地。这些高校涵盖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所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法国所有学科都可使用英文授课,1600余个项目可以使用英文授课。同时,法国高等教育采用的是欧盟成员国共有的学制,即学士、硕士和博士,也为我国所认可。

法语是世界第五大语言,在全球拥有3亿使用者,是世界第三大商务语言和第二大国际传播语言。数百所语言中心分散于大学校园内,可以帮助国际学生在到达法国后,在专业学习开始前提高法语水平。

此外,法国位于欧洲中心,也处于人文交流中心。法国有约4万处文物古迹,49处文化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为留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环境。

法国高等教育留学花费较低

留学法国的政策和花费是怎样的?

根据法国驻华大使馆数据,每年超过90%希望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获得了留学签证,硕士阶段是中国留学生的赴法首选,占赴法中国留学生总量的48%。同时,许多中国科研学者也选择了法国。中国博士生是法国的第一大外国博士生群体,占赴法中国留学生总量的6%。

法国高等教育留学花费较低。在法国,为使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政府对其高等教育体系给予了大量财政补贴,留学生同样适用。法国每年为一名大学生的平均教育支出为近1万欧元。公立大学根据学习阶段,每一年度学费在170至3770欧元之间;私立大学根据课程类型,每一年度学费在3000至17000欧元之间。奖学金种类较多,尤其是学习、研究和实习奖学金。

法国的生活费花销因所处城市而异,首都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月平均生活费区间大致为600欧元(中型城市)至1200欧元(巴黎),包括住宿(租金、保险、中介费用)、交通、饮食、服装、休闲、电话、网络费用等。

法国加大国际学生扶助力度

法国对留学生有哪些扶助举措?

在法国,留学生可以享受到住宿、图书馆、餐饮、电影院、公共交通、体育和休闲活动等方面的助学金、补贴和社会津贴。

根据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发布的《2023年开学指南》,法国政府为所有法国大学生和在法留学生提供生活扶持,包括继续为领取助学金的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社会化的餐食价格,从2023学年开始固定大学食堂餐食定价,社会化价格为每份1欧元,其他学生则为每份3.3欧元。同时,高等教育部还为学生提供即时援助计划,在学生遇到临时困难时提供一次性补助,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在申请后也可以获得1欧元的餐食。

留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强制且免费的社会保险,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所有学生,无论是否在大学就读,也无论来自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可以享受学生医疗服务。

鼓励留学生毕业后在法国当地就业创业

法国对留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就业有何规定?

法国政府规定,已经取得至少硕士同等水平文凭或职业学士文凭的留学生和科研学者,可在临时“学生”居留许可有效期满时,获得标有“学生求职或创业”字样的临时居留许可(不可续期),有效期为一年。

此临时居留许可到期后,若受到当地企业的雇用或在法国创业,可申请工作居留证。此外,自2019年3月1日起,在法获得硕士学位并返回原籍国的外国人,在获得文凭后4年内,可获得重新回到法国寻找工作的居留许可。

法国政府根据研究项目对法国及原籍国的重要性,为高水平人才颁发“人才护照”,有效期为3年。这一护照相当于工作许可,允许从事与项目相关的职业。

由于中法两国教育部门早已签署文凭互认协议,使得在法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当地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29日第9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萍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