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合唱中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合唱中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来源:爱必学

2021-11-01 17:18:01|已浏览:134次

合唱中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要使合唱的共性得到有效保证,就必须正视合唱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合唱共性与其对立面―― 合唱个性的辨证关系,达成合唱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具体地讲,就是应在强调合唱共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合唱中有关的个性因素加以恰当的调整处理。我们对某些能够改变的个性因素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使之尽量符合合唱共性的要求,如与专业素质等有关的个性因素;而对某些难以彻底改变的个性因素,如嗓音特质、性格特质等,则应根据合唱整体协调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现就此问题作如下讨论:

一、嗓音特质与合唱共性的对立统一

虽然个人的嗓音特质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发声器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同一个人的嗓子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整发出不同的音色。因此在合唱中通常要求将个人的嗓音特质和歌唱习惯加以修正,即暂时放弃个人的固有音色以符合合唱的整体声音规范,以形成所谓的“合唱音色”。但目前关于 “合唱音色”的概念尚需探讨,一般认为 “合唱音色”就是指合唱声音的统一,因此而要求几十名合唱队员唱出同样的音色。在合唱活动中,常见到一些合唱队的整体声音十分一致,但音色却朦胧而缺乏光彩。如果从中随机抽出合唱队员进行个别检查,便会发现好些合唱队员的嗓音都没有处于正常状态。因为,人的自然嗓音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硬要几十个人唱出同样的音色,人为制造出一种没有个性特征的所谓 “合唱音色”,便只有强迫全体合唱队员改变自己的自然嗓音状态,掩盖掉所有的嗓音本质。显而易见,对“合唱音色”的如此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认为,“合唱音色”的形成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要求声音个性太强的合唱队员掩盖固有的嗓音本质,发出一种失去个性的“合唱音色”来。另一方面,在前者的基础上由全体合唱队员的嗓音优势汇合成生动丰满、富有光彩的“合唱音色”。

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是“合唱音色”的形成基础, 在任何形式的歌唱活动中,发声状态都应建立在自然的嗓音基础之上。因此,进行科学的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合唱整体声音状态的改善,也同样有利于个人歌唱能力的提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凡是合唱能力强的学生,其声乐成绩也必然拔尖。

另外,在合唱中如果片面强求声音表面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合唱队员个人的嗓音魅力表现,就会致使合唱音色单调乏味。以“迷笛”(电脑音乐)为例:“迷笛”虽然可以逼真地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但人们却会对 “迷笛”所模仿出的乐器音色感到乏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迷笛”所模仿出的乐器音色太统一了,缺乏各件乐器之间的个性音色表现,因而不能满足人们的音乐听觉审美需求。例如小提琴在乐队中的演奏:所有的小提琴无疑都具有小提琴的声音共性,但与此同时,每把小提琴又都各有其自身的声音个性,因为没有任何两把小提琴的音色是完全相同的。一流乐队与二流乐队的区别除了演奏技术方面的差距而外,乐器之间的音质差距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乐器合奏中,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都有其一致的技术规范,而严格演奏技术规范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件乐器的音质潜能,此种演奏的技术规范即应被视为合奏的共性。但是同一乐器组中每件具体的乐器又有其各自的音色特点,此种单件乐器的音色特点即应被视为合奏中的个性因素。而正是由于不同乐器之间所各具的音色魅力,才使得合奏音色变得生动多彩。我认为 “合唱音色”的形成也应同此理,合唱的共性因素应主要体现为合唱技术规范的统一性,而每位合唱队员的嗓音本质则应被视为合唱中的个性因素。强调合唱技术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唱队员的嗓音优势,而不是抹杀这一优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声状态的统一并不等于嗓音音质的统一,发声状态主要指歌唱的技术状态,即歌唱方法,系后天培养而成,而嗓音音质则是自然生成的,理想统一的合唱音色应是规格一致的歌唱技术状态与丰富多采的个人嗓音个性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合唱中应注意调动全体合唱队员的嗓音潜能,要求合唱队员在规格统一的发声状态中正常发挥各自的嗓音音质优势,使之形成丰富协调、有机生动的“合唱音色”。

从总体上看,合唱音色的共性特征指合唱队的整体音色。但相对合唱队的整体音色而言,合唱队各个声部的音色特征又分别具有其各自的声部个性,如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声部的不同声音特征在合唱整体音色中都占有各自的位置。再从声部的角度来看,各个声部又需强调其声部自身的共性,即达成声部内部的声音协调。而同一声部中各位合唱队员的个人嗓音特点又是绝不雷同的,因此,同一声部既要作外部的共性展示,也需达成其内部的个性协调。由此可见,合唱音色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二、性格特质与合唱共性的对立统一

在合唱中,合唱队的精神状态必须一致。但由于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的性格差异,各位合唱队员的歌唱精神面貌又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不妨打一比喻,性格内向的人情感表现多半是属热水瓶式的,内热外冷;性格外向的人情感表现多半属热水袋式的,表里如一。例如,同样是演唱贝多芬的《欢乐颂》,性格外向者必定是热情澎湃,内心的激情溢于言表;而性格内向者内心虽然也同样热血沸腾,但其表露出的神情则更显得庄严凝重。尽管合唱队员们在合唱中的个人性格特质表现形态有所不同,但只要他们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和歌唱注意力的投入是完全一致的,即抓住了合唱情感共性的实质,便能获得较好的合唱效果。

三、专业素质差异与合唱共性的对立统一

对一个合唱队而言,合唱队成员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专业素质差异,而这一差异的客观存在又是与合唱共性所要求达到的高度统一的合唱状态相抵触的。与嗓音特质和性格特质在合唱中所允许存在的某些相对性差异有所不同,在专业素质差异与合唱共性的统一协调过程中,则必须通过严格细致的训练来尽量缩小和消除合唱队员相互之间的专业素质差异,努力使每位合唱队员的合唱技能和音乐感受能力不低于某种程度。

合唱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需用辩证的眼光加以不断审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也需要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以上所谈,只是我的一些初步认识,如有谬误与不足之处,诚望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关阅读:

合唱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


让孩子们的成长与世界同步 400-6688-773
商务合作:pub@mxsy.cn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