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解析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的作用

解析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的作用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0:15|已浏览:180次

对学音乐的人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对很敏锐的耳朵,而好耳朵的培养需要视唱练耳的加强。因此,视唱练耳对音乐来讲至关重要,对声乐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请随美行思远儿童艺术培训小编一起具体了解下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的作用吧。

一、谈视唱练耳与声乐

视唱,就是识谱唱歌,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准、有表现力地完整唱出来。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识谱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具有较好的识谱、视唱能力后,才能独立地看谱唱歌,更好地理解音乐。练耳是听觉的训练,通常是对钢琴上弹奏出来的音进行听辨,训练学生分辨音程、和弦、节奏,能把听到的音或曲调用五线谱准确记录下来。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听觉去接触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并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学生的练耳听觉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觉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性,促使学生音乐才能的发展。

声乐是属于音乐表演的艺术,是运用歌唱语言和艺术嗓音相结合,用歌声把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由于视唱练耳不是一门可以直接面对舞台实践的表演学科,就导致一部分教师从思想上对视唱练耳课的根本性质认识不够,简简单单地把它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上。上课缺乏积极性,授课形式、内容单一,缺乏审美价值,技术与艺术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缺乏情感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高。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毫无激情与乐趣,从而淡化此门课程的学习,如上课看别的书籍,逃课等现象随之出现。如何让人们意识到视唱练耳多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姊妹艺术铺路有着巨大的作用。笔者以声乐教学为点,从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的关系,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之间的相互作用几点来分析和归纳这一问题。

二、视唱练耳教学对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是声乐表演的前奏,学生应该把视唱练耳课中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声乐课中。

(一)视唱练耳中的识谱、音准、节奏、旋律、和声等对声乐感知力的培养

1、识谱

在声乐教学中,唱歌时要强调眼睛尽量往前看,不是唱一个音看一个音,而是要求一下看几个音、几拍、一小节、甚至几小节。根据头脑中曲调的音响唱出歌词。做这种练习时,先用慢速,然后把速度适当加到中速;先一小节、两小节的练习,再扩充到一个乐句、两个乐句,最后练唱全曲。在直接唱歌词之前也可不用唱名,而用“啦”或“啊”先唱曲谱,待头脑中对曲调已有印象后再唱歌词的办法作为过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运用内心听觉的能力便会增强,看谱唱词的能力便会逐步提高。

2、音准

音准对于一个歌者来说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一些人总是唱歌跑调,就是音准问题。在声乐学习中,不管是练声还是唱歌的时候,都要认真地去听钢琴上的音高,如果发现不准要及时改正,尤其对声乐作品来说更不能有半点马虎。最好是找一个合作伙伴,互相听音高,互相弹给对方听,毕竟旁观者清。

视唱练耳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培养“内心听觉”是必要的,也就是所说的心里要有音高概念,做个有心人,在声乐教学中,要在唱一个音之前,先在心里想出这个音的高度,然后再唱出来,或先在心里想出一个音的高度,再根据这个音的高度唱出指定的另一个音,这样做就运用练耳的内心听觉。

3、节奏和节拍

在音乐中,节奏的侧重点在音值的长短上,当然还有强弱。不同的节奏型有着特殊的表现作用,在音乐中把握住了节奏型的特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果能依照所呈现出的特点来演奏、演唱,就会使你的表演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能够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例如:

(1)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的结合,就形成一种欢快、激动的情绪,适宜表现一些急速、热烈、活泼的场景。

(2)时值较长的节奏,如二分音符全音符等,就适宜表现一些抒情、平静的情绪,能够表现辽阔、柔和的情景。

(3)短促的十六分音符相结合,就能让人产生一种跳跃、愉快的情绪,适合表现富有朝气的、诙谐的情景。

当然,节奏的运用和速度是分不开的,表现激动、兴奋、欢乐的情绪多用快速;具有抒情的曲调多用中速;表现优美、柔和或痛苦的情绪则多用慢速,等等。乐谱上的表情记号,往往与速度密切相关,速度与感情不可分,速度是为表达感情服务的。

拍子,不同的拍子得动律也不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一般多具有明快有力的特点,易于表现激昂、有力、紧张、热烈,欢快、活泼等情绪。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两弱,常给人以有规律、有间歇的中强力度拍子的感觉,易于表现轻快流畅的情绪。四拍子的强弱规律通常快速时表现较为活跃、轻快,中速时较缓和,慢速时常较舒展。

4、旋律

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由“音乐的灵魂”之称。音乐都是有旋律组成的。旋律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占有相当大的分值,它是单音、和声、和旋及节奏的结合体,而且加入了情感的处理。

5、和声

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由“音乐的肉体”之称。谈到和声,往往会想到合唱。现代声乐曲目里好多已加入了和声部分,特别是伴唱。西方人从小接触的就是和声教育,而我国由于受几千年的单音旋律影响,对和声不敏感。这就需要视唱练耳学习,也就是平时多听和声作品,找音与音之间的感觉。其实现在一些歌手像陶?、王力宏等的慢节奏歌曲里很多都加入和和声伴唱,可以听他们伴唱的旋律,这样有助于练习和声的感觉。

(二) 视唱中的审美及情感处理对声乐鉴赏力的培养

1、审美

如果视唱练耳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那就违背了音乐视唱课的根本目的。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声乐演唱更离不开审美了,歌唱者的审美意识对于歌者在演唱中如何将“艺”与“技”相互结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演唱者,绝不能忽视歌唱中的审美意识。演唱者如果不注意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只一味表现嗓音,不区别歌曲的情感特征,不进行总体的把握和平衡处理,在表演中是很难表现好一首歌曲的。这也是为什么同唱一首歌,在演唱者的声音条件、技巧相近,修养相当的情况下,一个懂得审美,善于表现的演唱家会表演的熠熠生辉、满堂喝彩。

2、情感处理

音乐是抒发情感的艺术。无论是视唱还是声乐演唱都离不开唱。唱的目的就是为了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我们在唱一首视唱或歌曲时,首先要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并从思想内容出发,选择与内容相适应的演唱手段。例如利用声音上的高低、强弱、刚柔放收、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等的变来表达和展示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想和精神境界。

三、声乐教学方法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反作用

正确的歌唱方法能使声音优美、圆润。用声乐的演唱方法来唱视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呼吸和换气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在唱视唱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呼吸,以为只要把音准、节奏唱好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殊不知,若把声乐重的呼吸运用到视唱就更完美了。在呼吸方面应做到:呼吸应随音的高低、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在音乐上,呼吸应按照音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在表现上,呼吸必须服从情绪变化的要求。换气,在视唱中也特别重要。

(二)发声

发声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视唱练耳也是如此,每天坚持音阶、音程的训练,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步地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和状态。

唱视唱时,打开喉咙,稳定喉头,能获得稳定、流畅的声音;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会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视唱歌曲的情感和内容。视唱前,音程、音阶练习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同时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

(三)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有别于其它的学科,声音概念抽象、针对性强、反复性大,不同学生对相同的授课内容会有不同心理体验。为了使学生个性、创造性和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固 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会因学生生理、心里的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包括练声、练习曲等。例如:在进行视唱教学时,可以从歌曲中选几小节做视唱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现如今,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往往单一,实行“填鸭式”教学,效果甚微。所以在训练中应适当加入声乐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创造性,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锻炼他们的想象、自学的能力,另外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抓住视唱与歌唱中“唱”这一共性,并利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在视唱训练中贯穿声乐意识,保持正确的发声状态,就能在视唱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